泉州招庆寺开山祖慧稜禅师考

由 之


   泉州招庆寺,是唐末、五代时期泉州的一座重要的佛教寺院,也是福建乃至中国南方一座重要的禅宗寺院。招庆寺曾经兴盛一时,复又沉寂了近千年。
   1912年,日本学者在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海印寺发现了编撰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年)的《祖堂集》(二十卷),该书收录了246位禅宗祖师的生平行状和代表各自家风的问答句语,是现存最早的禅宗灯录和史料总集,这部《祖堂集》就是出自于泉州招庆寺僧人静、筠二禅师之手。“招庆寺”也最早见载于这部珍贵古籍。

清源山(吴铭/摄影)


   据泉州文史专家杨清江先生《泉州招庆寺考》(刊载于《泉南文化研究》第5期)一文的考证,招庆寺(又称招庆院、绍庆院)的遗址在泉州清源山梅岩。明万历《泉州府志》卷之二十四《杂志》载:“唐天祐中,王延彬始创福先招庆院于北山。后毁于兵”。北山,即泉州清源山。又据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七“方域志•清源山•梅岩”的记载,“梅岩。古为绍庆院,唐人陈锡之读书于此。谷口刻‘梅关’,云昔有古梅,数百年物也,因以名。宋刘忠宣作堂,名曰‘梅岩’。岩高数尺,可容人坐。”在《闽书》中,招庆院作“绍庆院”;唐人陈锡之即唐开成三年(838年)进士、刑部郎中陈嘏,其字锡之;刘忠宣应为留忠宣,即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何乔远明确记载招庆寺在清源山梅岩。
   自唐天祐三年(906年)泉州刺史王延彬创建招庆院,至后周显德年间(954~959年)改筑为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别墅而寺废,招庆寺存世了半个世纪。
   泉州招庆寺的开山祖师是慧稜禅师,是在雪峰义存禅师座下得法的五大弟子之一。慧稜,又作慧棱,俗姓孙,杭州盐官人,在雪峰山参学近30年,唐天祐三年(906年)应泉州刺史王延彬迎请住泉州招庆禅院开法,后应闽王王审知之迎请,居福州怡山西院,王审知为之奏额曰“长庆”,号超觉大师。为怡山第四代中兴住持,以“长庆慧稜”名世。长兴三年(932年)圆寂。
   《祖堂集》(南唐•静、筠著,保大十年〈952年〉)卷十有慧稜传,标目为《长庆和尚》。《景德传灯录》(宋•道原著,景德元年〈1004年〉)卷十八:“青原行思禅师法嗣•前福州雪峰义存禅师法嗣上”之下有慧稜传,标目为《福州长庆慧棱禅师》。《宋高僧传》(宋•赞宁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奉修,端拱元年〈988年〉完成)卷第十三收录有《后唐福州长庆院慧稜传》。但其本传为现存明清福建、泉州地方志所失载。
   下面对慧稜禅师的有关史料、史迹进行考证。
 

   (一)慧稜禅师的生平


  关于慧稜的生平,《祖堂集》仅载:“长庆和尚,嗣雪峰,在福州。师讳慧稜,杭州海盐县人,姓孙。年十三出家。”
   海盐县今属浙江省嘉兴市。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是浙江最早建县的地方之一。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福州长庆慧棱禅师》所载较《祖堂集》略详细些:
   “福州长庆慧棱禅师,杭州盐官人也,姓孙氏。幼岁禀性淳澹。年十三,于苏州通玄寺出家登戒,历参禅肆。唐乾符五年,入闽中,谒西院,访灵云,尚有凝滞。后之雪峰,疑情冰释。
  “师来往雪峰二十九载,至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后闽帅请居长乐府之西院,奏额曰长庆,号超觉大师。”
   盐官镇,唐会昌三年(843年)置建宁镇,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名为盐官镇。自唐贞观(627~649年)之后均为县(州)治的所在地。
   苏州通玄寺,今苏州北塔报恩寺的前身,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1年),据史志记载,乃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始称通玄寺,盛唐改称开元寺,后易名为报恩寺。

福州西禅寺

   《景德传灯录》明确记载慧稜于苏州通玄寺出家登戒,后“历参禅肆”,唐乾符五年(878年)入闽,先拜谒福州怡山西院大安禅师,继访福州灵云山的沩仰宗志勤禅师,因“尚有凝滞”,才往雪峰山参义存禅师,而“疑情冰释”;及天祐三年(906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锡泉州招庆寺,后闽王王审知请居长乐府之西院,奏额曰“长庆”,号超觉大师。长庆院,即今福州怡山西禅寺之前身。至于王审知迎请慧稜居福州长庆院的时间失载,据唐御史黄滔在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雪峰义存圆寂后所作的《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内称慧棱(慧稜)“拥徒于泉州招庆”,则慧稜移居福州长庆院当在后梁开平二年(908年)之后。清人沈涵编的《西禅长庆寺志》(清康熙年间编,嘉庆五年〈1800年〉刊)则明确记载,慧稜禅师移居长庆院是在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西禅长庆寺志》卷之二《禅宗志》记载:
  “梁开平三年,闽帅请移长庆,奏号超觉大师。”
   慧稜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圆寂。
  《祖堂集》载:“师出世二十八年,众上一千五百人。以长兴三年壬辰岁五月十七日迁化,春秋七十九,僧夏六十。师号超觉大师。净修禅师赞:缁黄深郑重,格峻实难当。尽机相见处,立下闭僧堂。”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福州长庆慧棱禅师》则称:
  “师两处开法,徒众一千五百,化行闽越二十七载。后唐长兴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归寂,寿七十有九,腊六十。王氏建塔。”
   两者记载略有不同。《祖堂集》记载了净修禅师(按:即省僜,后为招庆寺住持)的赞偈,《景德传灯录》的“王氏建塔”则为《祖堂集》所缺载;慧稜有徒众1500人,令人叹为观止。从以上记载可知,唐大中八年(854年)慧稜生于杭州盐官镇,咸通七年(866年)于苏州通玄寺出家,乾符五年(878年)入闽,天祐三年(906年)住泉州招庆寺,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移居福州长庆院,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圆寂,生平脉络清晰。
   成书时间介于《祖堂集》和《景德传灯录》之间的《宋高僧传》卷第十三收录有《后唐福州长庆院慧稜传》,有些内容未见于《祖堂集》和《景德传灯录》,如说慧稜“初诞缠紫色胎衣”;“为童龀日,俊朗抗节”;通玄寺登戒后,“闻南方有禅学,遂游闽岭,谒雪峰,提耳指订,顿明本性”,“如是亲依,不下峰顶,计三十许载。冥循定业,谨摄矜庄”;住招庆院后,“禅子委输,唯虞后至”;慧稜“性地慈忍,不妄许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慧稜卒后,“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为碑纪德云”。至于慧稜“初诞缠紫色胎衣”之说,当为后人为应祥瑞而编造的。
   而据清《西禅长庆寺志》记载,慧稜禅师塔墓在西禅寺(长庆寺)法堂后面。
   《西禅长庆寺志》卷之四《祖塔志》记载:
  “慧稜禅师塔 在法堂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闽太傅王延彬遣官营建,判官林文盛碑铭。”
   另据今人所编《福州市志》(第7册)第四篇《文物》之记载, “唐慧稜法师墓塔”仍存于西禅寺内。
   《西禅长庆寺志》卷之三《古迹志》还记载:西禅寺四围荔树甚多,宋时栽者百余株,“其法堂前后四株为慧棱禅师手植,几阅千年,干尤苍古”。这些慧稜禅师手植的古荔树最后一株俗名“天洗碗”存活到20世纪60、70年代间才枯毁。
   慧稜的名字、事迹不见载于现存的明、清《泉州府志》。但元代泉州开元寺僧释大圭撰《紫云开士传》在五代《释师寂传》中间接提到了慧稜禅师,其传云:“师寂,历叩宗匠,造雪峰义存。存一见,器之,誉闻温陵。招庆超觉礼以宾友”。明朝释元贤编《泉州开元寺志》中《开士志•释师寂》转录《紫云开士传》的资料,称“招庆超觉待以宾礼”。这个“招庆超觉”就是慧稜禅师,如前所述,闽王王审知曾赐号“超觉大师”。

 

   (二)慧稜禅师的开悟

《祖堂集》书影


   《祖堂集》记载慧稜开悟颇详:
   初参见雪峰,学业辛苦,不多得灵利,雪峰见如是次第,断他云:“我与你死马医法,你还甘也无?”师对云:“依师处分。”峰云:“不用一日三度五度上来,但知山里燎火底树橦子相似,息却身心,远则十年,中则七年,近则三年,必有来由。”师依雪峰处分,过得两年半。有一日,心造坐不得,却院外绕茶园三匝了,树下坐,忽底睡着,觉了却归院,从东廊下上,才入僧堂,见灯笼火,便有来由,便去和尚处。和尚未起,却退步,依法堂柱立,不觉失声,大师听闻,问:“是什摩人?”师自称名,大师云:“你又三更半夜来者里作什摩?”对云:“某甲别有见处。”大师自起来开门,执手问衷情,师说《衷情》偈曰:
   也大差!也大差!卷上帘来满天下。
   有人问我会何宗,拈起拂子蓦口打。
  大师便安排了,处分侍者教伊煮粥,吃粥后,教侍者看堂里,第二粥未行报,侍者去看,来报和尚,和尚令师来堂里,打槌云:“老汉在这里住,聚得千七百人,今日之下,只得半个圣人。”
   明朝,索上堂,升座便唤师,师便出来。和尚云:“昨夜事,大众却疑,你道两个老汉预造斗合禅,你既有见处,大众前道得一句语。”师便有偈曰:
   万象之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能亲。
   昔日谬向途中学,今日看来火里冰。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福州长庆慧棱禅师》关于慧稜开悟的记载则是:
   因问:“从上诸圣传受一路,请垂指示。”雪峰默然,师设礼而退,雪峰莞尔而笑。异日,雪峰谓师曰:“我寻常向师僧道:南山有一条鳖鼻蛇,汝诸人好看取。”对曰:“今日堂中大有人丧身失命。”雪峰然之。
  师入方丈参,雪峰曰:“是什么?”师曰:“今日天晴,好普请。”自此酬问,未尝爽于玄旨,乃述《悟解颂》曰:“万象之中独露身,唯人自肯乃方亲。昔时谬向途中觅,今日看如火里冰。”

  《祖堂集•慧稜传》  


   《祖堂集》记载慧稜开悟时雪峰义存和尚说的一句很重要的话:“老汉在这里住,聚得千七百人,今日之下,只得半个圣人。”对慧稜得法加以印可,这句话似乎还没被人征引过。
   《景德传灯录》关于慧稜开悟的记载迥异于《祖堂集》,但《悟解颂》与《祖堂集》慧稜的《开悟偈》基本相同(个别字眼不同)。从这里可以知道,《景德传灯录》虽晚出《祖堂集》50年,但是编写时并未看到《祖堂集》。

 

  (三)慧稜禅师亦号“元晤大师”


   招庆元晤大师,名号见载于唐朝黄滔为雪峰义存所作之《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
   真觉大师,即雪峰义存,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圆寂,其时招庆寺刚初创,慧稜于两年前(唐天祐三年,906年)应泉州刺史王延彬迎请住泉州招庆寺开法。黄滔称此碑文是受“玄沙级宗一大师、招庆元晤大师、鼓山定慧大师”之命而作的。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涉及“招庆元晤大师”的文字如下:
  ……
   大矣哉!大师之见世,于是罔量其僧耶。自始及兹凡四十年,东西南北,之夏往秋,适者不可胜纪而常不减。一千五百徒之环足,其趋也,驰而愈离,辩而愈惑。常曰:“三世诸佛,十二分教,到此乃徒劳耳。”其庶几者若干人,其一号师备,拥徒於玄沙(今安国也)。其二号可休,拥徒於越州洞岩。其三号智孚,拥徒於信州鹅湖。其四号慧棱,拥徒於泉州招庆。其五号神晏,今府之鼓山也。分灯之道,皆膺圣奖,锡紫袈裟。而玄沙级宗一大师、招庆元晤大师、鼓山定慧大师之命焉。其曹早曰:“法虽无说,名曰文垂。自少林之逮曹溪,无不刻碑而纪颂。我师其默乎?”一旦总其曹(句),首曰从智如堵,而扣愚求文。滔老且病,刊勒之加,多已辞避。钦师之道,不觉耸然。伟夫!恭闻释波之东注也,流其象则不流其旨,流其旨则不象其形。厥初大迦叶之垂二十八叶,至於达摩。达摩六叶,止於曹溪。分宗南北,德山则南宗五叶,大师嗣(句),其今六叶焉。雪峰之分玄沙、洞岩、鹅湖、招庆、鼓山,其道皆离贝叶以祗其七。非滔之能言也,但美数公葳蕤,其叶众多,殷勤之请,遂为之铭而应其求。
  ……

 
福州西禅寺慧稜禅师塔墓 

   黄滔,生卒年不详,字文江,祖居福州侯官县,后徙居莆田涵江。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士。光化年间(898~901年),为四门博士、监察御史。天复元年(901年)返闽,王审知礼置为幕宾,充御史里行,又升为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劝王审知不要称帝,辅助闽王修明政治,礼贤下士,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工诗、善文,当时闽中碑碣多出其手。著有《黄滔集》(一作《黄御史集》)、《泉山秀句集》等。《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即出自《黄御史集》,并为《全唐文》所收录。
   玄沙级宗一大师,即福州玄沙院师备禅师,“级”字当为衍字,雪峰义存禅师法嗣,《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皆有传,《祖堂集》“玄沙和尚”载:师备禅师“初住普应,次卜玄沙。后闽王迎居安国寺,礼重为师,奏锡紫衣,师号宗一大师”;鼓山定慧大师,即福州鼓山神晏禅师,亦为雪峰义存禅师法嗣,《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亦皆有传,然皆未载神晏是“定慧大师”,而据《鼓山志》(清•黄任修辑)卷四《涌泉第一代兴圣国师》(神晏传)载:“梁开平二年,闽王奏立鼓山涌泉禅寺,具百戏香花诣雪峰,请师住持,仍奏赐紫衣,号‘定慧大师’。后,闽主延钧加号‘广辩圆觉兴圣国师’。”从以上黄滔碑铭行文中对各位禅师的称谓可以推断,“招庆元晤大师”应该即是泉州招庆寺住持慧稜禅师,“元晤大师”应是慧稜禅师在招庆寺时闽王王审知给予的赐号。

 

   (四)慧稜禅师与闽国王氏的交往


   唐末、五代时期,福建为王氏实际统治。王氏治闽,推崇佛教,大量创建寺院,延僧住持;大造佛塔、经幢;大造佛像,大量缮写印制佛经,并大量剃度僧尼;优礼僧人,对名僧颁赐封号,佛学广为盛行。五代时,王潮、王审知创建的闽国政权拥有五州之地,泉州为上郡,泉州刺史非王氏族人不得充任,王审邽、王延彬、王延钧、王继崇等先后出任泉州刺史。特别是王审知的侄儿王延彬继承父亲王审邽任泉州刺史,前后执政26年,在泉州实行崇佛政策,礼敬僧人,大造佛寺,对泉州佛教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情况已广为人知。王氏统治者还实际参与学佛修禅,延请高僧弘法传经,与僧人谈佛理,则较为人所忽略。此次翻检资料,发现《祖堂集》《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宋•普济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一说绍定间)中有一些慧稜禅师与王氏的交往的记载:
   《祖堂集》卷十《长庆和尚》(慧稜传)。
   其一:师患耳重,王太傅有书来问疾,兼有偈上师:
   世人悟道非从耳,耳患虽加道亦分。
   灵鹫一机迦叶会,吾师传得岂关闻?
  师回问云:“不及奉和,辄置问词。太傅若也不吝,则显截流之作也。蒙示非从耳,云得岂关闻。不从闻得者,请露后来珍。”太傅答:“好晴好雨,宜花宜麦,得不得,请大师亲批。”师云:“与摩则大众有望,北院何忧?虽然如此,犹虑恐人笑在。”
   按:此处王太傅为王延彬。王延彬(886~930),字表文,王审邽长子。唐天祐元年(904年),泉州刺史王审邽逝世,王延彬时年19岁,闽王王审知命他代理泉州刺史,第二年实授。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延彬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右仆射,封琅琊郡开国男,不久又转司空,加云麾将军。乾化二年(912年),授特进阶加检校太保,进封开国伯。乾化五年,诏加检校太傅、开国侯。

  其二:师回清源,太傅问:“山中和尚近日有何言教?”师云:“山中和尚近日老婆心,教人向未开口已前会取。”太傅云:“与摩道,还得当也无?”师云:“当不当则且置,太傅作摩生会得?”太傅云:“专甲亦有商量处。”大师云:“太傅作摩生商量?”太傅乃收足坐。师云:“教什摩人委?”太傅云:“大师不委。”师云:“上来何在?”太傅云:“有什摩罪过?”师云:“亦须自检责好。”
   按:此处太傅为王延彬。山中和尚指慧稜。

 
泉州承天寺 (吴新 /摄影)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福州长庆慧棱禅师》。
   其一:师来往雪峰二十九载,至天佑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招庆。初开堂日,公朝服趋隅,曰:“请师说法。”师曰:“还闻么。”公设拜,师曰:“虽然如此,虑恐有人不肯。”于是敷扬祖意,随机与夺。故毳客憧憧,日资道化。后闽帅请居长乐府之西院,奏额曰长庆,号超觉大师。
   按:此处明确记载慧稜和尚于天佑三年(906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请,住持招庆寺。“闽帅”为王审知。王审知(862~925),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县)人。唐乾宁三年(896年),朝廷升福建为威武军,任王潮为节度使。翌年,王潮病卒。朝廷授王潮弟王审知为节度使,后加平章事,封琅琊郡王。唐亡,后梁立,王审知向后梁献表纳贡,梁开平三年(909年),梁太祖朱全忠加拜王审知为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开平四年(910年),又封为闽王。
  其二:闽帅夫人崔氏奉道,自称练师。遣使送衣物至,云:“练师令就大师请取回信。”师曰:“传语练师,领取回信。”须臾,使却来师前唱诺便回。师明日入府,练师曰:“昨日谢大师回信。”师曰:“却请昨日回信看。”炼师展两手。闽帅问师曰:“练师适来呈信,还惬大师意否?”师曰:“犹较些子。”法眼别云:“这一转语,大王自道取。”曰:“未审大师意旨如何?”师良久,帅曰:“不可思议,大师佛法深远。”
   按:此处“闽帅”为王审知之长子王延翰,其夫人即崔氏。王延翰(?~927),字子逸,闽王王审知长子。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闽王王审知病逝,王延翰继位,自称威武军节度留后。翌年三月,后唐授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月,王延翰建闽国,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文物皆按天子制,但仍称臣于后唐。寻为其弟王延禀、王延钧所弑(927年)。练师即道士。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禅门达者别录及诸方杂语》。
   本节下有“王延彬入招庆院”之目:
   王延彬入招庆院
   泉州王延彬入招庆院,见方丈门闭,问演侍者:“有人敢道大师在否?”演曰:“有人敢道大师不在否?”(法眼别云:“太傅识大师。”)
   按:本条及下面《五灯会元》一条,明确记载王延彬造访招庆寺(时称“招庆院”),其时住持为慧稜禅师。

   《五灯会元》卷第八之《长庆棱禅师法嗣》。
   本节下列有“太傅王延彬居士”之目:
   太傅王延彬居士
  太傅王延彬居士,一日入招庆佛殿,指钵盂问殿主:“这个是甚么钵?”主曰:“药师钵。”公曰:“祇闻有降龙钵。”主曰:“待有龙即降。”公曰:“忽遇拏云浪来时作么生?”主曰:“他亦不顾。”公曰:“话堕也。”(玄沙曰:“尽你神力,走向甚么处去?”保福曰:“皈依佛、法、僧,百丈恒作覆钵势。”云门曰:“他日生天,莫孤负老僧。”)长庆谓太傅曰:“雪峰竖拂子示僧,其僧便出去。若据此僧,合唤转痛与一顿。”公曰:“是甚么心行?”庆曰:“洎合放过。”公到招庆煎茶,朗上座与明招把铫,忽翻茶铫。公问:“茶炉下是甚么?”朗曰:“捧炉神。”公曰:“既是捧炉神,为甚么翻却茶?”朗曰:“事官千日,失在一朝。”公拂袖便出。明招曰:“朗上座吃却招庆饭了,却向外边打野。”朗曰:“上座作么生?”招曰:“非人得其便。”
按:此处“招庆”为招庆寺。“长庆”指慧稜禅师。

 

 
南台岩风光(吴 铭/摄影) 

   (五)慧稜禅师的法嗣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有“前福州长庆慧棱禅师法嗣”之目,收录慧稜禅师法嗣二十六人。其中在闽传法的有:道匡、光云、洪俨、慧朗、常慧、静禅师、清换、契讷、弘辩、可隆、守玭、令含、澄静,共13人;传法于浙江的有:彦球(杭州)、连禅师(杭州)、宝资(婺州,今浙江金华)、法瑫(杭州)、咸泽(杭州)、从欣(处州,今浙江丽水)、从瓌(越州、杭州)、契盈(杭州)8人;传法于江西的有:绍宗(庐山)、怀烈(抚州)、道殷(吉安)3人;传法于湖北的1人:明远(襄樊);另有得法弟子龟山和尚,传法于新罗国。
   道匡,生卒年月不详。俗姓李,潮州人。号“法因大师”。慧稜禅师(长庆和尚)法嗣,雪峰义存法孙。《祖堂集》称其“招庆和尚”。《祖堂集》卷十三有道匡传,标目为《招庆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一亦有道匡传,标为《泉州招庆院道匡禅师》,列为“前福州长庆慧棱禅师法嗣”的首位。
  关于道匡的生平,《祖堂集》卷十三《招庆和尚》载:“招庆和尚,嗣长庆,在泉州。师讳道匡。汉国潮州人也。姓李。入闽,参见怡山,密契心源。后以泉州王太尉请转法轮,闽王赐紫,号法因大师矣。”《景德传灯录》卷二一《泉州招庆院道匡禅师》载:“泉州招庆院道匡禅师,潮州人也。自棱和尚始居招庆。师乃入室参侍。暨棱和尚召入长乐府,盛化于西院,师继踵住于招庆,学众如故。”长庆,即长庆和尚慧稜;怡山,亦指慧稜禅师。天祐三年(906年),慧稜禅师始居招庆,道匡“入室参侍”,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慧稜禅师应闽王王审知之召往福州,盛化于怡山西院,道匡因泉州刺史王延彬之请“继踵住于招庆。学众如故。”
   另据《五灯会元》之《招庆道匡禅师》载:“稜和尚始居招庆,师乃入室参侍,遂作桶头。常与众僧语话。”所谓“桶头”,是寺庙里一种苦行职事,亦称“浴头”,负责管理浴桶、打扫浴室、为僧众沐浴服务的一种差使。这种差使与“园头”、“净头”、“饭头”等一样,都是为僧众服务的下等差使。在禅宗兴盛时期,一些德行高深的人反倒很乐意去做这些差使,认为能为自己积累功德,磨炼身心。
   彦球,号实相得一大师。生平不详,传法于杭州龙华寺。
   连禅师,生平不详,传法于杭州临安县保安院。
   光云,号慧觉大师。泉州莆田县(今莆田市莆田县)人,出家于玄沙寺,在福州怡山慧稜处“顿晓真心”。闽王迎请住福州报慈院。
   绍宗,号圆智禅师。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年少时在苏州流水寺出家,受具足戒,“入长庆之室,密契真要”。为南唐后主李煜钦重。传法于庐山开先寺。
   宝资,号晓悟大师。生平不详,传法于婺州(今浙江金华)金麟报恩院。
   法瑫,号宗一禅师。传法于杭州倾心寺。后住龙册寺并在那里圆寂。
   洪俨,生平不详,在慧稜处得法后,传法福州水陆院(在福州罗源县)。
   咸泽,初参保福从展,“后承长庆印记,住广严道场”,即杭州灵隐山广严院。
   慧朗,生平不详,住福州报慈院。
   常慧,生平不详,传法福州怡山长庆院。《西禅长庆寺志》卷之二•禅宗志有传。
   静禅师,传法于福州石佛院。
   从欣,生平不详,传法于处州翠峰。处州,今浙江丽水。
   清换,传法于福州枕峰观音院。枕峰在闽侯县乌龙江畔。
   契讷,传法于福州东禅院。
   弘辩,号妙果大师。传法于福州长庆院。《西禅长庆寺志》卷之二《禅宗志》有传。
   可隆,号了空大师。先住福州侯官双峰,后至福州东禅院。
   守玭,住福州仙宗院。
   怀烈,号净悟禅师。传法于抚州永安院。抚州,今属江西。
   令含,初住福州永福院,继迁“福州闽山”,即福州城西南隅之乌山。
   龟山和尚,传法于新罗国。
   道殷,传法于吉州龙须山资国院。龙须山,在江西吉安。
   澄静,住福州祥光院。
   明远,传法于襄州鹫岭。襄州,今湖北襄樊。《景德传灯录》本传记有明远禅师与慧稜的问答语录。
   从瓌,俗姓陈,福州人,传法于浙江。幼年从石梯和尚出家,初住浙江越州称心寺,后迁杭州报慈院。宋开宝六年(973年),“沐浴易衣,告门人付嘱讫,右肋而逝”。
   契盈,号广辩周智大师。本于福州黄蘗山受业,后“于长庆领旨”。传法于杭州龙华寺。
 



参考文献:
[1](南唐)静、筠二禅师著,孙立川校编:重制线装版《祖堂集》(一函十册),(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宝华斋•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装订,2003年7月第一版。
[2](南唐)静、筠二禅师著,张美兰校注:《祖堂集校注》,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一版。
[3](北宋)道原著,顾宏义译注:《景德传灯录译注》,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1月。
[4](宋)赞宁著,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中华书局,1987年8月。
[5](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10月。
[6](唐)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载《黄御史集》,另见《全唐文》。
[7]周焜民:《重制线装版<祖堂集>序》,载重制线装版《祖堂集》,(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7月。
[8]孙立川:《重制线装版<祖堂集>之出版说明》,载重制线装版《祖堂集》,(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7月。
[9](日)柳田圣三:《关于<祖堂集>》,载《法音》(1983年第一期),中国佛教协会主办,1983年。
[10]杨清江:《泉州招庆寺考》,载《泉南文化研究》第5期,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编,2016年4月。
[11]李玉昆:《<祖堂集>——我国现存最早的灯录》,佛缘网,http://www.foyuan.net/article-116564-1.html。
[12](明)阳思谦修,黄凤翔类编,林学曾等同编:明万历版《泉州府志》,二十四卷,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本,泉州志编纂委员会1985年影印本。
[13](清)怀荫布修,黄任、郭赓武同纂:清乾隆版《泉州府志》,七十六卷、首一卷,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泉州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10月影印本。
[14](明)何乔远纂,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闽书》校点组校点:《闽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15](明)黄仲昭编纂,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旧志整理组、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整理:明弘治版《八闽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
[16](元)释大圭撰:《紫云开士传》,泉州文库《紫云开士传•梦观集》,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年。
[17](明)释元贤编:《泉州开元寺志》,民国十六年重刻本。
[18](清)沈涵编:《西禅长庆寺志》,《中国佛寺志丛刊》第100册:《西禅长庆寺志•西禅小记•南山略纪》,广陵书社,2011年12月。
[19](清)黄任修辑:《鼓山志》,《中国佛寺志丛刊》第97~98册:《鼓山志(上下)》,广陵书社,2011年12月。
[20]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市志》(第7册),方志出版社,1999年。